榮譽步道師守護築路工藝 尋找新時代裡的步道存續之路

榮譽步道師守護築路工藝 尋找新時代裡的步道存續之路

2020/08/10


如同許多正日益消逝的珍貴文化資產,手作築路所延續的在地故事與文化記憶,亟需被看見、紀錄和發揚。2020年8月9日上午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在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第二屆「榮譽步道師」的授證典禮,表彰來自屏東、新竹和花蓮的三位步道匠師,帶動社會關注這些重要的人文資產,集合眾人之力保存、傳承珍貴的工藝技術與智慧,為古道/步道尋找新時代裡的存續之路。

推動「手作步道」十餘年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在2018首開國際先河,創立「榮譽步道師」,邀集來自景觀、登山、文化、建築、古道、生態監測及生態工法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效法文化資產審議精神組成審議小組,今年舉辦第二屆的頒證儀式,表彰屏東霧台阿禮部落的杜忠勇(Ripunu)、新竹北埔外坪社區范光政,以及花蓮吉安初英社區的林先朝三位匠師的成就,並再度邀請法國導演尚若白掌鏡,為這幾位國寶級師傅拍攝紀錄片,希望能夠留下職人珍貴的影像和他們所傳承的寶貴技藝及工具,促使社會重視與傳承。

古道上,每一步都是歷史,富含著順應風土的在地智慧和文化價值。這些路徑是為了維持生活每天必須走的道路,曾經人來人往,串聯起重要的民生交流節點。由於古道肩負著交通物流的重責,修路闢道往往是需要出動眾人集體合作的大事。前人長期觀察環境,摸索出最適合該地的工法與步道型態,又因早先運輸條件的限制,修築材料多靠就地取材。因此古道修繕工法不僅反映當地的自然特色,也蘊藏各族群適應環境所形成的文化內涵,更象徵著團結的村落精神。然而,許多耆老隨著時間日益凋零、佚失,系統性的發掘與記錄迫在眉睫!

今年選出的三位榮譽步道師皆自幼年時跟隨長輩工作,耳濡目染習得技藝,也時常投入部落與社區的公共道路維護及環境維護。其所展現的技藝與描述語言,也呈現了魯凱族、客家、閩南的族群生活和文化資產。

在本屆榮譽步道師的審議會議過程,評審委員一致認同這三位匠師具有地方特色及代表性,其技術與經驗值得傳承,並期許主辦推動的千里步道協會,能長期將這些匠師的記錄逐漸累積成為資料庫,比對各地的工法特殊性、氣候地理環境造就的區域差異。

審議委員之一的中央通訊社劉克襄董事長繼去年以〈砌石成金的人〉一文向榮譽步道師致敬,今年再度獻上細膩的觀察書寫〈造路者──關於步道師〉:「眼前形態的堆砌和鋪設,自有建造者深厚的堅持信念,以及對土地的長期互動之心。」步道師手中的一石一木,都是環境與時代智慧的線索,「透過現地施作,或者既有的成品,乃至往事的回顧,把這種為人舖路的意義和美學,描述說出好些哲思語意,結合打造技術,精湛地留傳給後人。」

授證典禮上,第一屆的榮譽步道師伍玉龍(南投信義東埔布農族)、羅吉榮(新竹關西客家)也現身祝賀;公部門、學界、業界亦有多位代表出席共襄盛舉,顯示手作步道越來越受到各界肯定重視。

文化大學景觀系主任、亦是榮譽步道師評審委員代表郭瓊瑩,期許未來所有高山和郊山的步道都應該傳承手作步道的理念,讓台灣的山林之美可以行銷到國外,並將步道職人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些國寶的榮譽感與傳承能夠更加長遠。

文化部陳登欽主任秘書表示,各界對於文資法或正式體系納入匠人或技藝這類無形文化資產的呼聲越來越高,文化部除了持續在文資法上努力,也很珍惜民間建立體系傳承的努力,希望如手作步道這種友善對待環境的態度能為更多人認同,不僅保存文化多樣性,也守護生物多樣性。

林務局林澔貞副局長感佩千里步道協會一路以來的堅持,並回顧林務局從90年開始發展步道系統,藉此讓民眾更深入台灣的地理環境和山林,過程中一直和千里步道協會合作做制度上的研擬,2018年完成首部步道工法設計手冊,彙編了許多步道樣態及100多種工法,希望人們走入山林時,能夠更加體察到步道獨特的文化和環境。

公共廣播電視集團陳郁秀董事長提到,人類的文明是人、土地跟社會的結合,你我生活的環境就是文化的基礎。榮譽步道師終其一生努力於自己工作的志業,又流傳給後世,就像整個文化運作必要不可或缺的螺絲釘,這些百工百業是人類的無形遺產。期待把我們的好山好水和人文精神介紹給國際,形成獨一無二的台灣品牌。

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希望民間這樣的匠人瑰寶與技藝文化,可以透過公私協力,更加落實在各政策與實務上。

本次授獎典禮上,也有一群親身參與、雙手實踐築路的「步道師」共襄盛舉。他們一開始都是熱情關心步道議題的「素人」,在歷經「步道學」長達4個月的觀念與實務訓練後,從原先的步道運動參與者,經千里步道協會認可成為實踐與專業知能兼備的行動者。共同見證「榮譽步道師」的成就,能夠為這些起步的步道師們增添成長精進的動力,共同守護步道的環境與文化價值,接棒傳承土地亙古的智慧。

 

補充資料

榮譽步道師審議與認定辦法 https://reurl.cc/3DGgq8

步道師體系簡介:手作步道的專業化與制度化發展,在引進國外步道志工組織經驗與持續累積台灣本土工法案例下,於2015年提出更為完整系統化的「步道學課程體系 」,以不同的主題分類與訓練等級訂定課程內容,同時提出「步道師」認證層級。期待透過培訓體系的完整訓練,讓手作步道種子師資逐漸具備關鍵核心與跨領域專業技能。歷經四年的實習共學階段,課程藍圖與步道師認證體系也逐漸成熟,並於2018年公布「步道師及手作步道活動準則」,為手作步道的制度化發展再向前推進一把。

第二屆榮譽步道師獲獎說明:https://reurl.cc/d0KVyV

第二屆榮譽步道師影片

榮譽步道師:林先朝(花蓮吉安初英山。閩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5a3L5XTnI

榮譽步道師:范光政(新竹北埔外坪。客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VCN-wsR6BI

榮譽步道師:杜忠勇(屏東霧台阿禮。魯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is548nH-Q

 

文章出處:台灣千里步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