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資源化:牡蠣殼也能抗菌?

廢棄物資源化:牡蠣殼也能抗菌?

2021/07/09


 

 

天然抑菌新原料 廢棄牡蠣殼再利用

新冠肺炎疫情壟罩,購入防護用品、如何有效消毒?都是近期民眾關切的議題。在大量的化學抗菌劑開發及廣泛使用下可能會造成環境的破壞、人體的危害,這也是抗菌議題中需重視的一環,是否有其他天然原料能應用在抗菌需求?勢必也會成為新的抑菌趨勢。

臺灣沿海地區盛產牡蠣,根據統計,每年產生的牡蠣殼重量高達 16 萬噸,牡蠣殼若無善加利用、隨意丟棄,廢棄牡蠣殼產生的惡臭,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而牡蠣殼高溫煅燒後的抗菌物質,儼然成為廢棄牡蠣殼的一線生機,提升了牡蠣殼的附加價值。

 

牡蠣殼高溫煅燒的抗菌原理

牡蠣殼的成分由約 95% 的碳酸鈣所組成,經高溫煅燒後,碳酸鈣轉化為氧化鈣,氧化鈣溶於水後,會變成鹼性且具有抗菌活性的氫氧化鈣,其具備三種特性:

1.  氫氧化鈣水溶液屬於鹼性物質,微生物不易存活
2.  氫氧化鈣水溶液使得還原氧化電位下降,較不適合細菌成長
3.  活性氧可以破壞病毒的細胞壁,達到消毒殺菌的功效

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水產加工組指出:「實驗得知,在一公升的水中投入一公克的煅燒牡蠣殼粉,就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沙門氏菌、仙人掌桿菌等食品病原菌的能力。」
(資料參考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高溫煅燒後的牡蠣殼粉,因其抑菌的效能,成為天然資源抑菌應用的新原料,至今多被應用在蔬果的清洗、魚類處理、空調濾網、牙刷清潔及抗菌紡織材料。

 

廢棄物資源化的重要性

牡蠣殼原本是難以處理的廢棄物,但善加利用後,不僅解決了廢棄牡蠣殼堆積的問題,也為牡犡殼開啟了新的附加價值。有效的廢棄物資源化,除了能夠解決垃圾堆積,物料的永續循環也是循環經濟裡的重要課題,從物質生產、消費、廢棄及再生各階段將原料善加利用,才能有效達到資源永續。